分类目录归档:书籍

书籍(英文:Book;拼音:shū jí;注音:ㄕㄨ ㄐㄧˊ)是指装订成册的图书和文字,在狭义上的理解是带有文字和图像、纸张的集合。中国古代纸张推广前,书籍多用以火焙干的竹子编成。

《朝闻道》,夕死可矣!

“朝闻道,夕死可矣”中“道“指”大道“,即宇宙本源,形而上的本体,同于”道可道,非常道“中的第一个道,也同于”吾道一以贯之“中的“道”,亦可代表孔子学说中的“仁”的境界。

《朝闻道》,夕死可矣!插图

刘慈欣有一部短篇小说名为《朝闻道》,这部小说说的是,人类建好了一座环绕整个地球的超级加速器,叫做“爱因斯坦赤道”,人类正要启动这台加速器的时候,一个外星人突然出现阻止。

外星人告诉地球人,这部加速器能量太大,可能会导致真空衰变,毁灭整个宇宙,他的任务就是监视全宇宙的智慧生命,排除这种危险。

地球人问:你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注意到地球的?排险者的回答是:37万年前,当有10个原始人仰望星空的时间超过了预警的阈值,对宇宙表现出了充分的好奇的时候。

地球人问:不是说,只有当有产生“创世能”级能量过程的文明出现时,预警系统才会报警吗?

排险者的回答是:当生命意识到宇宙奥秘的存在时,距它最终解开这个奥秘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比如,地球生命,用了四十多亿年时间才第一次意识到宇宙奥秘的存在,但那一时刻距你们建成爱因斯坦赤道只有不到四十万年时间,而这一进程最关键的加速期只有不到五百年时间。

那个原始人对宇宙的几分钟凝视是看到了一颗宝石,你们后来所谓的整个人类文明,不过是弯腰去捡拾它罢了。

继续阅读

什么样的城市让人幸福?

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城市规划的书《幸福的都市栖居》,这本书从人的角度出发,回答了“什么样的城市会让人幸福”这个问题。

什么样的城市让人幸福?插图

我的生活绝大部分都是在城市度过的,从家乡的小县城,到广州、到上海、现在定居广州。

我逐渐意识到,我生活的状态会极大地受到城市的影响,但这个影响是什么?我为什么喜欢 A 而不喜欢 B?各种各样的想法在脑海里浮现又沉没,找不到头绪。

但好在我遇到了这本书,给了我一个机会告诉我自己:什么样的城市让我幸福?

城市是什么?

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和可能和我一样,我们的日子绝大部分都是在城市里度过的,但城市到底是什么?

城市首先是一个大型的人类居住地,这里永久性地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在城市管理者所定义的地理边界之内,人们从事着非农业的工作。

进一步而言,城市对于个人而言,不仅仅是工作、娱乐的地方,它还提供了我们尽情生活的场所,在这里你可以接受挑战、和人联结。城市的基础设施、各种各样的商业形态、大量人口所带来的冲突与机会,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能够以相对较高的自主性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在这样一个复杂系统中,众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塑造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譬如花在交通上的时间、出行选择的方式、和自然的距离、对第三空间的利用、以及基于匿名性强弱而对自己行为的改变。

我们作为个人很难改变城市的环境,我们只能选择:选择一个让自己能够幸福生活的城市。

继续阅读

《小岛经济学》:简单易懂的经济学

《小岛经济学》的作者彼得.希夫、安德鲁.希夫是亲兄弟,二人都是经济和融资学方面的专家。

彼得.希夫曾因准确预言2008年金融危机而引发很多人的关注,也因长期看空美国的经济而被称为“末日博士”。

《小岛经济学》:简单易懂的经济学插图

本书借由小岛从原始走向繁荣最后步入衰落的历程,向我们阐述了经济学的原理及其演化的路径。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书中的小岛,看看小岛上有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走过了怎样的经济变迁历程。

【小岛故事】

从前有座岛,这座岛的周边有很多的鱼,但是这些鱼都属于同一个品种,岛上住着三个人,以徒手捕鱼为生,每人每天只能抓到一条鱼,刚好够自己吃一天。

平时的日常就是捕鱼、吃鱼、 睡觉…循环往复!

这时候的小岛没有存款!没有借贷!没有投资!捕鱼就是小岛经济的全部。

有个叫艾伯的小伙子受够了这种辛苦又单调的生活,终于有一天,他没像往常那样去捕鱼,而是找来棕榈树叶,忍着饥饿编织渔网,做出了岛上第一个捕鱼器【资本】。

从此,他一天就可以抓到两条鱼,多出来的那条,他选择存起来【储蓄】,这样不想抓鱼的时候就可以休息或者干点别的。

小伙伴们见了表示非常羡慕,他们也想要捕鱼器又不想挨饿,于是想了个法子:他们打算向艾伯借一条鱼吃,等自己的捕鱼器做好后,再还两条回去,艾伯最终同意了【借贷】。

这样小岛上人手一个捕鱼器,生产力翻了一番,大家不仅有鱼吃,有时间做别的事情,还能攒下一些鱼,但是有人不满足,觉得日子可以更好。

他设计出一种巨大的水下捕鱼器,这种捕鱼器有一个单向的门,鱼一旦闯入就出不去,只要将它固定在水里,就可以不分昼夜地自动抓鱼。

由于工程巨大,他又找来了其他人一起合作,拿出岛上所有的存鱼,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成功造出了岛上的第一个巨型捕鱼器,捕鱼效率惊人,他们再也不用亲自抓鱼了。

于是有人开始沉迷于冲浪,有人创立了服装公司,而后单人舞台剧、冲浪板、手推车、独木舟等各种新鲜玩意儿不断被创造出来,每个人都拥有光明的未来。【储蓄创造了资本,资本使生产扩大成为可能】。

很快,岛上奢华生活就吸引来了大批的移民,移民一多又促使经济更加地多样化,有人开垦土地,种植农作物,还有人从事棚屋建造、木筏制造、马车制造等工作,甚至有人不用创造任何物质资料,仅靠提供服务就能生存,服务业应运而生!

继续阅读

《孙子兵法》(Sun Tzu’s Art of War)

《孙子兵法》(Sun Tzu’s Art of War)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或《吴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

作者是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Sun Tzu’s Art of War)插图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全书共分十三篇,主要论述了军事学的主要问题,对当时的战争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些著名的军事命题,并且揭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

继续阅读

如何读书?

最近,对“读书”这件事情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反思,分享给大家。

读书是为了明理

读书是为了明理,但明理又不能仅靠读书,需要自己实践。

明的是哪个理?不是我们认为的“理”,而是尽可能客观的那个“理”。

如何读书?插图

有本书叫做《认知天性》,这也是我们2月份社群即将共读的书籍之一,书里面提到了很多的学习方法,比如间隔重复、多样化练习、穿插练习。这些方法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听都没听过,但作者通过很多科学实验告诉我们,这些方法比“死记硬背”的效率要高出很多很多。

这就是一个“理”,但这个“理”到底对不对呢?

我们既不能随便让别人的思想灌溉我们的大脑,又不能故步自封,闭关锁国。唯有自己去实践,才能知道这个“理”到底适不适合自己。

因此,读到了学习方法的这些“理”以后,必须做的一个动作,就是去实践、尝试、对比。

我们现有的知识,基本上都是靠归纳法和演绎法推理而来,归纳法无法穷尽所有个性情况,演绎法的需要解决源头的那个“一”。

因此,“理”只有自己亲身实践,才能判断是否适合自己。

继续阅读

《女人这东西》:解剖学角度的女性

渡边淳一是日本文学大师,一生发表130多部作品,代表作是《失乐园》

渡边淳一的作品多描写两性关系,他本人一度任骨科医生,这本《女人这东西》就是他对于女性的一些见解。

《女人这东西》:解剖学角度的女性插图

以下我的一些读书感悟:

01.男女天生的差异巨大

书中举了很多例子,表明男性和女性天生就有着巨大差异,差异大到可以想像成不同的物种。

这种差异也带了很多男女沟通之间的矛盾。

比如:

女性投入两性生活会令她表现得更加柔和,心情更加欢愉。而男性却会无精打采,疲惫不堪。

又比如女性通常不会对旧爱藕断丝连,而男性通常对于前女友常保持着总有一天可能会再续前缘的心态。

又比如女性通常不会接受没有爱的性,而男性则会把性看成只是性,没有爱有冲动也可能发生性。

继续阅读

《这些年我们都是吃了没有经验的亏》

有一句很流行的话,我们虽然知道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但仔细想想,这个世界上的很多所谓“道理”,比如小时候我们摘录的名人名言,现如今关注的投资大鳄操作方法,其实往往是彼此互斥,不可兼得的。

我们以为自己的碌碌无为,在于吃了没有经验的亏,而实际上,我们并非是“没有经验”,而是没有仔细思考,什么经验才是适用于自己的。

《这些年我们都是吃了没有经验的亏》插图

翻开《这些年我们都是吃了没有经验的亏》,作者在《做自己擅长的事,别拿自己的弱项去挑战命运》这篇文章中,就质疑了我们从小就奉若圭臬的“木桶原理”。

“木桶原理”是指一个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其最短的一块木板,所以“补短板”就成为小时候老师家长经常放在嘴边的要求。

然而在如今的工作中,我注意到在领导的讲话中,往往会把“扬优势,补短板”并列。

对于当年的普通学生,“补短板”固然非常重要,但如果“短板”实在补不起来呢?于是在某一方面拥有特长的学生,就不得不换一种方法,依靠自己的“优势”去赢得叩响命运之门的机会。

这其中当然不乏韩寒这样知名的例子,而我的一个朋友也恰好符合“扬优势”的范畴。

她高中时数学不好,如果和普通考生一样走正常的高考之路,一本线就很难达到,但她擅长书法绘画,就通过艺术类考试“曲线救国”,最终考上当地最好的一所美术院校。

如果说学生时代,“补短板”有其必要性的话,那么放到工作中,“扬优势”某种程度上更加重要。

继续阅读

《罗素自传》:人为什么活着?理由有三!

刚毕业、离开学校的那一阵子,甚至现在,我都经常会想:”人为什么活着?“。

现在不想了,因为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了。

对我来说,活着首先就是去做这些事情。

但是,”人为什么活着?”,依然是一个我说不清的问题。

《罗素自传》:人为什么活着?理由有三!插图

直到最近,我读到了《罗素自传》,序言就叫做《我为何而活》。

我发现,罗素的总结非常好,以后如果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就让他去读这篇文章。

罗素说,人活着有三个理由:

继续阅读

50本书,本本精品!

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

读书是通往梦想的一个途径,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

人一生就是一条路,在这条路上的跋涉痕迹成为我们每个人一生的轨迹,此路不可能走第二次,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所见的风景是有限的。

书籍就是望远镜,书籍就是一盏明灯,让我们看得更远、更清晰。

01

《为何家会伤人》

——踏上自我治愈与寻求幸福和自由的旅程

如何明确家庭关系、家庭责任,认清病态家庭的前因后果,建立健康的家庭心理,本书为娓娓道来,读者称本书为“极具思想性的家庭关系指导书”、“内心成长的一本好书,和谐家庭的圣经”。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父母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模板,爱与自由是父母能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推荐理由:

1)家庭必读

我读过很多解读家庭关系的著作,但从来没有见过一本书这样适合中国人看。武老师对心灵这个东西有直觉,对他人的痛苦有着敏感的同理心,对怎样走出困境有中肯的见解。不管是为人父母,还是因与父母的关系而至今内心孱弱的人,这一本书都会大有帮助。

2)真实案例

精选“健康·心理”专栏32篇阐述家庭教育与个人成长的文章,包括父母溺爱、高考压力、青少年网络成瘾等方方面面的家庭问题。所取案例真实,分析透彻入理,足以被所有普通人理解、接受,进而促进为人父母者的成长,不让家庭伤人的悲剧再次重演。

其他推荐: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巨婴国》、《中毒的父母》、《不要用爱控制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