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21年12月

第3条忠告:头脑能建造地狱也能建造天堂

头脑是块自己的领地,能建造地狱的天堂,也能建造天堂的地狱。

第3条忠告:头脑能建造地狱也能建造天堂插图

你干嘛至今仍怀念那逝去的伤痛?难道它能帮助你消化早餐?

你干嘛至今还为你的失败感到悲伤?难道眼泪能提高你眼下的劳动技能?

你干嘛至今还急着伤害你的仇人的面容?难道甜美的报复思想能让你今晚睡个好觉?

你干嘛还把一些乱七八糟的记忆塞在脑中?什么朋友的噩耗啦,工作的失败啦,流言的中伤啦,钱财的损失啦,忠诚的背叛啦,难道它们真有保留的价值?干嘛非要把这些杂物堆满思想的阁楼,弄得连眼下的高兴都挤不进去。

赶快清除那些陈年久积的思想尘垢。如果不及时打扫,它们腐烂的气息也会使你窒息。

忘却有时是一种美德,而不是一种罪恶。

继续阅读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百度知道,在2005年11月8日正式发布。

“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百度知道”的搜索模式是用户自己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通过积分奖励机制发动其他用户,来解决该问题。 同时,这些问题的答案又会进一步作为搜索结果,提供给其他有类似疑问的用户,达到分享知识的效果。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插图

百度知道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和搜索引擎的完美结合,让用户所拥有的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用户既是百度知道内容的使用者,同时又是百度知道的创造者,在这里累积的知识数据可以反映到搜索结果中。

通过用户和搜索引擎的相互作用,实现搜索引擎的社区化。

百度知道可以说是对过分依靠技术的搜索引擎的一种人性化完善。

——

而我,在2014年开始使用百度知道。

这是我的成绩:

等级LV10、回答数1302、认证数45、获赞1.2万、帮助了255万人。

(截止至2021年12月10日)

期间,还兑换了2个礼物,还不错。

现在财富值也还有7.5万,还可以兑换1-2个礼物吧,不过没看到什么好的礼物,先放着吧。

其实,可以截止到更早的时候,因为已经很久没有去回答过问题了。

和大部分网络平台一样,百度知道也已经老去了。

1.不再是主流了,被其他的产品所代替。

2.不再好操作,性价比下降。

3.流量转移了,搜索引擎的作用在下降。

和知乎一样,那时候的百度知道是多元的、开放的、包容的问答社区。

而现在,不管是百度知道还是知乎,他们都已经成为了内容质量低、营销号满天飞、动不动就是封号的“渣渣”平台。

对于你精心撰写的回答,说删就删、说禁就禁,除了告诉你“违反社区管理规定”之外,没有任何解释,虽然你并没有违反其中的任何规定。

并不是说违规内容不该删,也不是说删了你的内容后有义务向你解释具体原因,而是其对于违规内容的判定标准极为随意和主观。

也许你会想到找客服反馈?

没有用的,他们的键盘上只需要用到三个键:Ctrl、C、V,他们的工作内容就是在你提交问题后的两天内找到对应的内容,然后复制发送给你。

客服的唯一作用就是让人们知道平台是有客服的,目的是规避监管责任,仅此而已。

继续阅读

“我”和“我们”

在《爱因斯坦对美国的第一印象》里面,爱因斯坦提到:

“相对于欧洲人,美国的个人主义更少…… 许多的重心,放在‘我们’,而不是‘我’…… 所以更加重视习俗和传统。”

这貌似是一个褒义的评价。

“我”和“我们”插图

可是我觉得美国的这个喜欢用“我们”的习惯,其实并不像爱因斯坦说的那么好。

一个人应该尽量用“我”这个词,而不是“我们”。

这是为什么呢?

表面上看起来,“我”是一个很“自大”的词:“我认为”,“我不同意”,…… 因为它貌似总是在说自己。

可是最终你会发现,“我”其实才是最谦卑,最尊重他人的人称代词。

这是一个非常微妙的事情,仔细感觉一下才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如果你把上面的“我”换成“我们”,就变成了“我们认为”,“我们不同意”……

可是问题就在于:“我们”是谁?说话的人有什么资格代表“我们”说话?

继续阅读

无知者们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了。

截至2021年12月8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1190例(其中重症病例2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93628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9454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百度百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无知者们插图

2年了,让我看到了逆行者的伟大,不问归期、不惧凶险、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我也看到了无知者的可怕,他们在抢双黄连口服液!抢口罩!抢米面油盐!

每逢“大事”,国人必抢!

继续阅读

养生节目,少看为妙!

各种各样的“养生节目”,一直深受中老年人的欢迎。有时无聊了,还会转发一些给你。

比如这个:《多喝白开水带来的危害

这节目说,有人得了过敏性鼻炎,喷嚏鼻涕不断,严重脱发,头都半秃了,虚弱无力,性能力衰退……,最后专家得出结论,是因为他每天早上喝一杯凉水导致的!

养生节目,少看为妙!插图

据我观察,这些养生节目里面的理论,基本可以归为两种:好的和新的。

好的理论都不新,新的理论都不好。

——

好的理论

第一类理论,就是把人们早已熟悉的,久经考验的常识,比如早晚要刷牙之类的,拿来包装成“新理论”。

这些理论当然错不到哪里去,然而却是每个人从小都已熟知的。

现在挂着“专家”头衔的人出来一宣传,这些司空见惯的常识,忽然间被老人家们当成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惊天动地的发现。

我遇到的这种例子挺多的。

有时候父母给我发个信息,说你要注意这个那个习惯啊,不然会得什么什么样的病……

这本来就是我从小就已经知道并且照办的事情,而且我还记得当年这东西就是爸妈教给我的。

现在让这帮“养生专家”一忽悠,倒像个新鲜事,又拿出来讲一遍,好像别人不知道一样,忘了自己几十年前就已经知道……

“专家”的威力就是这么强大!

继续阅读

冷宫,是什么地方?

冷宫到底是什么地方?

故宫里真有这么一个地方吗?

冷宫起源于何时?

冷宫里的妃子会遭受怎样的命运?

冷宫,是什么地方?插图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关于冷宫里的秘密~

最近,宫斗剧接连不断,《延禧攻略》收视爆炸,腹黑女魏璎珞刚刚唱罢,《如懿传》又接力而至,周迅又要上演几乎与《延禧攻略》时代题材有所重合的宫斗戏了。

一说起宫斗戏,就必然有输有赢,通常是赢家大小通吃,无论是玛丽苏还是腹黑女,总之是一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最后或计划成功或并非我愿,总之得当一把皇后或者太后的瘾,过去的热播大剧《甄嬛传》如此,如今的《延禧攻略》也是如此。

既然有赢家女子的如意,就有输家女子的悲苦。

这些输家女子在以上的热播电视剧中,归宿基本都是冷宫,当然,这其中还有一部分运气更差的女子,在被打入冷宫之后还不算完,随后又因为她们没有女主光环、又反攻倒算贼心不死,而最终被赐死或者直接被对手杀死。

一、冷宫的由来

冷宫,在我国历史上究竟是个怎样的恐怖存在呢?

冷宫其实出现得很早,比如西汉时期的女诗人班婕妤[jié yú]就写过一首关于冷宫的诗。

继续阅读

外链是如何影响SEO效果的?

很多人都知道外链对于SEO的意义,但是并不知道为什么外链可以提升网站排名。

要弄明白为什么,首先我们要先了解外链是什么,外链给网站带来了什么。

外链就是指在别的网站导入自己网站的链接。

导入链接的质量(即导入链接所在页面的权重)间接影响了我们的网站在搜索引擎中的权重。

没有链接的话,信息就是孤立的,结果就是我们什么都看不到。

一个网站是很难做到面面俱到的,因此需要链接到别的网站,将其他网站所能补充的信息吸收过来,连接外链不在于数量,而是在于链接外链的质量。

外链的效果不只是为了提高网站的权重,也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某个关键词的排名。

一个高质量的外部链接是可以给网站带来很好的流量。

概况来说,外链产生的作用有3个:

带来“流量”,提升“权重”,和增加“入口”。

如下图所示:

外链是如何影响SEO效果的?插图

——

外链为网站带来“流量”,提升“权重”,和增加“入口”。

那么,如何做外链?外链布局应该怎么做?

继续阅读

艾萨克·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

[ 首语 ]

机器人是否危险,取决于制造他的人是否是危险的。

——

小时候看过一部名为《未来世界》的科幻电影,其中一位酷似真人的机器人是我的残存记忆,也很可能是我初次接触“机器人”这一概念。

再后来,读到了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的机器人故事。

艾萨克·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插图

在故事里,机器人需要遵循 “阿西莫夫定律”,也称为“机器人三定律”:

1.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因不作为而使人受到伤害。

2.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的命令,除非那命令与第一定律相冲突。

3.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只要这种保护不与第一及第二定律相冲突。

机器人三定律被大量的科幻作家推崇,由此形成了机器人小说的一种独特流派。

后来,阿西莫夫还增添了一条“第零定律”:

0.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也不得因不作为而使人类受到伤害。

第123条定律,也相应增加了不得与第零定律相冲突的限制。

继续阅读

不是“生”的问题,是“生”之前和“生”之后的问题!

[ 首语 ]

中国人口问题,不是“生”的问题,是“生”之前和“生”之后的问题!

——

2021年9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

年鉴中关于人口的数据有三组:

一是2020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同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1.45‰,创下1978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二是2020年净增人口从2019年的467多万断崖式下滑到204多万,创多年来的新低;

三是2020年的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较2019年减少了113万对。这也是自2013年达到1346.93万对后,连续七年下降,也创下了自2003年以来,近17年中的新低。

不是“生”的问题,是“生”之前和“生”之后的问题!插图

以上三组数据,基本已经概括了中国目前的人口态势是如何的严峻,不出万一,要么是2021年,最晚是2022年,中国人口负增长的时代就会到来。

——

中国大陆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迟于法定婚龄三年以上结婚的是晚婚,即男性25周岁,女性23周岁。

中国平均结婚年龄中,一二线城市大概在30岁左右,三四五线城市或农村地区在25岁左右。

女性的生育年龄在23~30周岁之间为最佳时期,男性则为30~35周岁,女性最好不超过30周岁,男性则不超过35周岁。

我们取最小和最大的生育年龄,以23岁~35岁为例,分析一下这个时间段的人群的特点。

23岁~35岁,即是1986年~1998年生人。

1986年出生的人,父母正处于“鼓励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1979年提出,2002年9月1日实施)的时候,这个时候出生的人是很少有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的,城市及职工家庭都是只有一个孩子。农村,孩子也不会很多,也很少是多于2个孩子。

这时候,超生是犯法的,上不了户口,在这里就不展开这个话题了。

接着政策有所放松,变成了“如果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2013年11月12日实施),但这时候,父母应该已经超过最佳生育年龄了,所以,这个政策并没有影响到这代人。

真正和这代人有关系的,是“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2015年10月29日实施)的政策,以及“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2021年5月31日实施)的政策。

所以,针对这代人来说,政策是相对宽松的,国家对生孩子是没有太多限制的。

自然而然,也就不存在是因为政策的问题,导致目前的人口形式。

——

面对中国人口负增长的压力,各地加快了修订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工作。

从各地的政策看,目前出台的鼓励生育的政策主要有

1.延长产假,增加“育儿假”

2.生孩子补贴

3.住房补贴

——

在这些鼓励政策出台之后,大家会不会积极生孩子?

继续阅读

「不就是」和「不仅仅是」

假设我们用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就像这样:

「不就是」和「不仅仅是」插图

看起来很丝滑。但如果有一个放大镜,放大到4倍再来看看,这时可能就会发现一些断点了:

「不就是」和「不仅仅是」插图2

如果再放大到8倍,这些断点就会更加明显:

「不就是」和「不仅仅是」插图4

但其实它们是同一个事物,变化的只是观察的方式。

远看和近看,近看和细看,会有不同的风景。

——

日本人会给人一种印象:好像,他们都喜欢把一些小事做到极致。

比如只做乌冬面的「山元面蔵」,很小的店面,营业时间也很短,可选的也非常有限,但面就是好吃,就是要排队才能吃的上。

又比如腌菜,一听名字就lowlow的,一家叫「大安」的腌菜店,天天都是顾客排队抢购。

不就是乌冬面么,不就是腌菜么?

这就好比切换到了1x视角,乍看之下那条线确实是连续的,你的判断没有错。

但有心的人会拿起4倍镜甚至8倍镜去看,真的没有瑕疵么,没有改进的空间了么?

这就进入到了「不仅仅是」的模式了。

继续阅读